東莞一名老教師,六年前被人坑了,高價買下了60噸巴花原木。
當時他買到的價位,放在現在都算得上正常,所以這件事他一直都沒敢和家裡說,只能默默地把原木擱置在那裡。
後來,他的小兒子去當了一名木工,他才把這些原木,拿出來給兒子練手用。
兒子最終做成的巴花大板和椅子的成品,也是美得讓人驚豔。
有一句詩叫做「淡妝濃抹總相宜」,形容的恐怕就是巴花吧。
它做成的成品大板,就像是一幅瑰麗的山河畫卷,潺潺的水波紋化作奔騰的河流,在客廳的燈光下發出泠泠的光華。
板身上詭譎瑰麗的紋路,源自大自然的丹青妙筆。是巴花原木內部經歷了數千年的風吹雨打形成的獨特的印記,是時間的年輪。
試想下,坐在這樣一張桌子邊上喝茶飲酒,看書寫詩,是多麼有古典意境和閒情逸致的事情?